1468741_182876748587880_1294291982_n  

 

 

有時修行者憎恨困擾的念頭以及情緒,
或者覺得自己不應該再有這些念頭及情緒了。
那些已經修行很多年的人也許會問:
⋯⋯
“我們都已經修這麼久了,
為什麼還會經歷如此多的精神折磨?
為什麼我的心還是無法平靜?”

這些問題反映了人們對修行目的的誤解。
無論我們在修行上或證量上有多進步,
心的自然活動是不會停止的。
這就是心的本性,它孕育著所有的可能性。
我們與其憎恨心的生命力,
不如用它來深化及豐富我們的修行。

修行的重點就是要處理平靜及混亂的心境。

一般來說,我們會覺得混亂的情緒是具幹擾性的,
一旦它們影響到我們的利益,我們便會覺得焦慮。

重要的是去了解這一切都是自然的,
念頭是業力的結果,情緒則像是這個結果的汁液。
經驗到它們並不必然表示我們已失去修行者的位置。

當擾人的念頭和情緒生起,
唯一的選擇就是讓它們自然地揭露。

不要試圖控制或沉溺其中,
給予它們重要性只會令它們更“真實”。
稍稍轉換一下態度,我們會發現這個擾人且焦慮的心,
只是心本性的表現而已,它本身是空性,而且沒什么問題。

清晰地去體驗事情本身,
不要想改變或控制而讓事情變得更複雜。
認為自己可以改變或控制每件事情的人通常都活得很痛苦,
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事。
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,
無須太過重視或關注,了解這點,心自然會平靜。

一旦認清事情的真實本性更勝於它的表象,祥和就出現了。
有足夠細微的心,就能夠去認識表象的真實本性,
了解到這個本性是開放、無礙且充滿潛能的,心就會是祥和的。

~摘自『無我的智慧』

arrow
arrow

    昆達里尼療育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